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 花钱可以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儿还没风险,行贿的岂不越来越多?
    花钱可以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儿还没风险,行贿的岂不越来越多?
    昨天,本号转发了《律师为社区矫正领导充当受贿“白手套”,三年后检察院顺藤摸瓜,被判受贿罪后吊证》这一司法案例,冰冷的法院认定事实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样的人生抉择。2016年,方某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为了不到监狱服刑,便想到了利用患有严重疾病可以监外执行这一法律规定。适用这一例外情形的前提是,需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部门和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暂予监外执行的审前社会调...
    2023-09-23
  • 一年顾问费4.8万元没律所干?法院常年法律顾问的牌子值多少钱
    一年顾问费4.8万元没律所干?法院常年法律顾问的牌子值多少钱
    最近,成都市青羊区法院以一年4.8万元的价格公开招标采购法律顾问服务的《项目比选公告》,在社交媒体热议。(详见《【有必要吗?】法院聘请律所担任法律顾问,4.8万一年》一文)9月14日上午,青羊区法院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正常采购,不用过度解读和关注。媒体发现,2021年该法院就曾发布过类似采购法律顾问的公告,四川某律所以42000元与法院达成合作;在网上还看到成都某检察院招聘2022年常年法律顾问...
  • 律师阅卷遭羁押,法院院长致歉相关人员停职检查,何以至此?
    律师阅卷遭羁押,法院院长致歉相关人员停职检查,何以至此?
    近日,一则“律师在法院阅卷被抢夺手机并被关羁押室”的消息引发关注。红星新闻,9月13日上午,随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承及工作人员一行到涉事律师万淼焱居住的酒店,就抢夺律师手机、羁押律师一事当面向其致歉。▲随县法院情况通报13日晚8时许,随县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发布情况通报称,两名律师来该院查阅、复制相关案件材料,在诉讼服务中心阅卷室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该院法警到场维持秩序期间,将两人带至羁押室训诫。在上述...
    2023-09-15
  • 陕西首份!统一制式的《离婚证明书》发出
    陕西首份!统一制式的《离婚证明书》发出
    8月29日,陕西高院举行推进全省法院家事审判“四令一书”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明确了由人民法院判决或调解离婚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并经承办法官核实后,人民法院应依生效文书向当事人出具《离婚证明书》。这是陕西高院首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统一制式《离婚证明书》“真的很方便,保护了我们的隐私,也不用来回跑!” 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杨某说道。9月6日,西安市鄠邑区法院发出首份全省统一制式《离婚证明书》。李某、杨...
  • 法院应该重视改发案件,但不应该考核评比二审改发率
    法院应该重视改发案件,但不应该考核评比二审改发率
    8月15日,新华社《半月谈》2023年第14期发表了一篇《“改判案子像做坏事似的” ,一味攀比低“改发率”困扰二审监督纠错》的文章,其中提到:“长期以来,各地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把案件的低发回重审率、改判率(简称改发率)作为评价法院、法官审理案件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统计一定程度上可衡量法院审判工作质效。但据业内人士反映,近年来受制于内部考核评价设计,有的地方法院为改发率提前人为设定目标值,过度追求...
    2023-09-03
  • 防止程序空转,民诉法删除程序性二次发回重审和最高法院再审范围
    防止程序空转,民诉法删除程序性二次发回重审和最高法院再审范围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将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北京举行,根据安排,会议将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等法律的修改工作。本次审议,已经是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初次审议之后的再次审议。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在记者会上介绍了本次常委会会议拟审议法律案的主要情况,其中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内容是提到,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
    2023-08-28
  • 不准带手机进法院,有没有考虑到合法性,及给当事人带来的危害
    不准带手机进法院,有没有考虑到合法性,及给当事人带来的危害
    昨天,烟语君一亲戚去当地的一法院立案:就一交通事故的案子,因为没有做伤残鉴定,而且还在治疗中,就在诉讼请求里只写了赔偿事项,标明等司法鉴定之后再明确金额,没有在诉状里写具体的诉讼标的额。中午时分,亲戚来电话说,她的案子被法院退回不能立案,说金额不写不能立案。我问她,为啥不能改改诉状中的诉讼请求部分,标上一个10万元就行了。她说,法院不准到手机进法院,没法联系我,而且法院立案的人,也没有告诉她可以...
    2023-08-26
  • “阅核”制要来?学者此前预言:不用五年,科层制就可能重现法院
    “阅核”制要来?学者此前预言:不用五年,科层制就可能重现法院
    烟语君语:近日,各地各级法院的公开宣传资料显示,事关裁判案件审判权主体的又一次改革——庭院长“阅核”裁判文书制,正在呼之欲出。(熟悉本号的读者应该知道,本号成立之初,撰写了大量的司法改革文章,并且这几年一直在关注着司法改革的进程)这意味着,一场事关重新构建审判权力运行体系的改革,正在走来。公开资料显示,有的法院,已经制定了成文《关于落实“阅核”制度的试行意见》下发执行;有的法院,没有公开文件,但...
    2023-08-19
  • 自作聪明,最怕较真:女子为逃债恶意放弃遗产继承,被判拒执罪
    自作聪明,最怕较真:女子为逃债恶意放弃遗产继承,被判拒执罪
    一名女被执行人为逃避法院对于债务执行,恶意放弃遗产继承,被申请执行人提起自诉案件。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该女子有期徒刑八个月。一审宣判之后,女子不服提起上诉。近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案系申请执行人李某某提起的自诉案件。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08年5月5日,该院作出民事判决,判决杨某某、被告人徐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李某某借款...
  • 经济好坏都需要大量律师?怎么传来红圈律所裁员的消息
    经济好坏都需要大量律师?怎么传来红圈律所裁员的消息
    昨天写了一篇《满网都在抵制执业培训课上的女律师,可现实里几人不倾慕她的成功?》的文章,其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让很多人无法接受,直呼是在给女律师洗地。在他们眼里,除了跟女律师划清界限、进行批判之外的思考,都是异类。人啊,有时最难的就是让他们看清楚现实。都知道只有认清现实才能发现问题找到出路谋取发展的道理,可真的有人告诉其现实有多困难、理想有多远时,就会被他们说是误导了他们的理想,不如那些只是喊理想说口...
    2023-08-17
  • 多地法院推行领导“阅核”制度:庭长要对本庭室的案件全部阅核
    多地法院推行领导“阅核”制度:庭长要对本庭室的案件全部阅核
    1、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以“阅核”制度为抓手,推动以“质量、效率、效果”为导向的审执质效全面提升,8月15日,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落实“阅核”制度的试行意见》。《意见》明确,阅核是依据法官职权清单对合议庭、独任制审判员作出的法律文书和工作文书,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分管副院长从实体、程序方面进行审查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院长、分管副院长要对分管领域范围内的“四类案件”全部“阅核”;庭长...
    2023-08-17
  • 过分了!律师出庭要脱鞋安检、禁带电脑...正在交涉中庭审结束了
    过分了!律师出庭要脱鞋安检、禁带电脑...正在交涉中庭审结束了
    一直以来,辩护律师的地位,被很多人视为法治水平的风向标,概因法庭乃至社会允许为犯罪嫌疑人及刑事被告人进行法律权益进行辩护的容忍程度,体现了国家机关对于法律规则的遵守意识,也可以被视为一个正当的社会成员免受司法权执法权被滥用之后的潜在风险。本号曾经写过,辩护律师的存在乃至正常执业,表面上是为涉案人员进行法律权益抗辩,实则是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权益免受刑罚权的滥用建立最后一道“防波提”。需知,没...
  • 再审制度司法指导意见有重大变化,能改变诉讼程序空转现象吗?
    再审制度司法指导意见有重大变化,能改变诉讼程序空转现象吗?
    今年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近期几次重大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重提“公正和效率”司法工作主题,重新阐述了这一司法审判的矛盾共同体:“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我们自己。要重视程序公正。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程序合乎规范,同时能实质解决问题,案结事了,才是诉讼的目的、才能体现诉讼的价值。”“效率服务服从于公...
    2023-08-07
  • 身在公门好修行,法官秉持正义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官司少打多年
    身在公门好修行,法官秉持正义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官司少打多年
    今天,看了最高法院发的一个案例《最高法立案庭一揽子化解8起行政纠纷——买房人终于等来了公平正义》(今天第三篇文章推送)。看罢案例,突然想到了近期文章中提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件,不由得想到了以上的这个标题。最高法院的案例大概是:袁某等三人,几年前在当地正规的开发企业购买了商品房,虽然交付了全款但一直没有办理房产证。2020年,当地政府根据上级清理违章建筑的指令,认定袁某等人所购的房屋属于违章建...
  • “房子烂尾停交房贷”案上热搜,法院会判出“公正”结果吗
    “房子烂尾停交房贷”案上热搜,法院会判出“公正”结果吗
    “十年烂尾无人问,一朝停贷天下知”。7月27日,媒体报道的“房子烂尾女子停交房贷上黑名单”案件,冲上微博热搜,让烂尾楼盘的司法处理态度,再次引起大众关注。据《北京青年报》深一度栏目报道,2019年4月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与开发商、银行共同签订了《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贷款50多万元,期限30年。没想到,楼盘烂尾了。合同约定2021年12月31日前交付,可直到今天,房子仍未完成施工。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