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 休庭期间律师跟诉讼参与人冲突,究竟归公安管,还是归法院管?
    休庭期间律师跟诉讼参与人冲突,究竟归公安管,还是归法院管?
    近日,又发生一起律师在法院开庭休庭期间遭遇庭审冲突的事件,因为涉事律师的公开维权及法律自媒体博主的转发,正在引发关注和热议。详细情况可见今天第五条推送文章的转载内容。根据网上公开的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告知笔录”认定事实及律师的微博内容显示:2024年11月某天,在晋江市法院青阳法庭一房产纠纷案件开庭的休庭期间,案件对方的旁听人员不满律师的开庭言语,不仅向律师竖中指,而且还扇打了律师脸部一下,律师...
  • 法院2024年收案30多万+?为何工作报告显示只有15万+
    法院2024年收案30多万+?为何工作报告显示只有15万+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北京朝阳法院收案排号的相关信息,大呼震撼、原文的意思是,北京朝阳区法院今年(2024年)的案号已经排到了30多万了,根据公开的员额法官名录,相当于每名法官平均一年至少审理1000案子,工作量可想而知,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据说案子从提交立案材料到拿到判决,已经两年起步。这个帖子流传很广,而且基于帖子的内容,衍生出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有网友感叹法院“案多人少”的,呼吁增加法院...
    2025-01-14
  • 因同名,男子房产险遭法拍不得不网络维权,遭遇如此应该怎么办?
    因同名,男子房产险遭法拍不得不网络维权,遭遇如此应该怎么办?
    近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于2016年在海南省海口市购置的一处房产,2025年1月5日通过物业得到也有法院《公告》显示,自己的房产“将被执行法拍”。李先生瞬间震惊,不知道自己为何在没有得到相关诉讼信息的情况下,相关的银行账户等资产没有被查封的情况下,就会遭到房产被法拍的局面。李先生通过微信小程序调案宗查阅,虽然未能查出结果,但律师推测此事可能是一个乌龙事件。李先生的律师要求法...
  • 要素式起诉要求来了,“诉前调”案号走了,能解决“立案难”吗?
    要素式起诉要求来了,“诉前调”案号走了,能解决“立案难”吗?
    岁末年初,最高法院可谓动作频频,几乎每天都在发布最新的司法文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在法律圈引发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对立案工作的改革。首先是,网上流传的“明传”文件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要求做到通过线上、线下起诉时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尽用、应填尽填。不少各地律师反馈,已经在当地法院处收到了具体的立案通知,凡是之前及今后在立案时不能提供最高法院、司法...
    2025-01-11
  • 法院“全面推行”要素性起诉状,有人看到了商机,有人看到了危机
    法院“全面推行”要素性起诉状,有人看到了商机,有人看到了危机
    这场全国各地法院都在“全面推行”落实此前最高法院、司法部、全国律协联合制定推荐的部分案件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初见成效,不少律师已经收到了不按示范文本提交法律文书,法院就不予立案的通知。消息传来,不少律师惊呼,法律工作从业了这么多年,突然一夜之间发现,自己连起诉状、答辩状都不会写了。真是专业选的好,天天在高考啊!有人也说,不过是将原来的诉状内容转变成填写表格而已,有什么好惊奇和惧怕的。不过,...
  • 律师介绍美国的法院旁听及安检情况,看了有何感想?
    律师介绍美国的法院旁听及安检情况,看了有何感想?
    近日乃至近年来,屡屡爆出因法院旁听、法院安检规定而闹出的纠纷,其中不少还是律师跟法院之间发生了冲突。每有这样的冲突及讨论,都会有人提出,外国法院都是如何规定的,是否也是经常因此闹出新闻?12月29日,有注册地在美国的微信公众号“杨太太的成长日记”发表了一篇《聊聊阅卷、旁听、会见和法院安检》,作者以自己美国“做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介绍了美国法院对于法院旁听案件、是否进行安检的情况,令人耳目一新。...
    2025-01-04
  • 是什么让公司被执行人在申请人和执行法官面前成了“大爷”?
    是什么让公司被执行人在申请人和执行法官面前成了“大爷”?
    按照常理,作为被执行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公司,到了执行阶段,都应该害怕代表强制执行力量的执行法官才对。可是,很多的执行案件,当被执行人是公司法人时,明明公司有注册资金,有经营组织的天天正常运转着,执行法官却告诉申请执行人,案子已经尽力执行了,却执行不了。有一执行案子,被执行人是当地一家颇大的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多达几千万,案子执行了几个月,执行法官告知申请执行人,已经查询了各种财产线索,根本找...
  • 律师被喷辣椒水事件,会不了了之吗?
    律师被喷辣椒水事件,会不了了之吗?
    12月25日,多名律师到一法院旁听一“依法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时,因被安检法警要求律师过安检通道禁止携带背包、电脑、手机等一切物品,由此,律师跟法警产生了争议,后出现“法警抢夺律师手机、喷射辣椒水导致律师受伤”的事件。事发后,律师报警,并且发出了反映事发经过的视频及文章维权。12月27日,当地公安局出具“行政案件不予立案告知书”,称该案件不归“公安机关管辖范围”。最新的消息是,涉事的五名律师公开...
    2024-12-31
  • 退休前四个月办案路上劳累去世,法官队伍的老龄化如何解决
    退休前四个月办案路上劳累去世,法官队伍的老龄化如何解决
    近日,“新闻联播”、“人民法院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的韩旭辉的事迹,本号也通过《59岁出差办案期间劳累去世的法官说过,“法官心里是要装得下委屈的,还得把心敞开了装”》(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一文进行了转发,留言区里不少网友读来也是甚是感慨。韩法官的事迹读来,特别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法院的形象,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来法院打这一次官司,你给百姓留下什么印象,他们对法院就是什么印象。...
    2024-12-30
  • 如何解决一些法院视司法公开如洪水猛兽问题?
    如何解决一些法院视司法公开如洪水猛兽问题?
    近日,数名律师到某法院旁听一刑事案件,因对法院规定的律师不能携带笔记本电脑、手机进入的安检要求,与法院安检法警产生理解争议,在争议中遭遇法警喷射辣椒水的视频及文章,正在引发网络热议。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部门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和处理,不知道后续结果会如何?跟其他法院之前就有过的,一个法院一个安检规定,屡屡爆出法院规定当事人乃至律师不得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法院一样,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法院安检规定...
    2024-12-29
  • 对当事人被收交手机默不作声,这回儿轮到律师被喷辣椒水了
    对当事人被收交手机默不作声,这回儿轮到律师被喷辣椒水了
    今天,突发了一起数名律师遭遇被某法院安检法警喷辣椒水的冲突,目前,相关视频及有些律师的声讨文章,正在网上传播。根据涉事律师视频里的描述,他们不是正在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某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而是前去旁听的。之前也去过几次旁听,今天再去旁听,突然被通知安检升级了,而且是针对律师。不仅不允许携带笔记本电脑,连手机也不准携带。涉事的律师就向执行该规定的安检法警索要相关的法律依据,得到的答复是,“我不...
    2024-12-26
  • 几十万网红天天拉低起诉标准提升诉讼效果,法院案子能不多吗?
    几十万网红天天拉低起诉标准提升诉讼效果,法院案子能不多吗?
    之前,写文章提过,可能是经常浏览法律新闻的缘故,现在一打开各大平台的APP,看了几篇文章或是几个视频,自动就会蹦出这些之类的:“欠款三年能要回来吗?:能要回来!没有欠条也能要回来吗?:当然能!会不会需要很多律师费啊?不会的,现在法律为老百姓撑腰,打官司几乎不需要成本!如果你有纠纷,'金牌律师会'一对一帮你;想联系我们,只需要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会主动帮助您......”“正义不会缺席,法律严惩...
    2024-12-25
  • 自媒体转载一审判决书被法院投诉侵权,结果第二天被平台驳回了
    自媒体转载一审判决书被法院投诉侵权,结果第二天被平台驳回了
    近日,有网友私聊烟语君称,他的自媒体被一法院投诉侵权了,理由是他转载了一篇该法院的一审判决书。法院的理由是,该一审判决书尚未生效,自媒体不得转载,否则就是侵权。网友觉得很不理解和冤枉,在他看来,但凡是法院的法律文书,都应该是公开做出的,无论是一审的还是二审的,怎么能不允许他人公开或是转载呢?况且,网友的判决书来自案件一方当事人提供,转载时其还专门隐藏了必要的当事人信息,怎么可能存在侵权情形呢?烟...
    2024-12-22
  • 法院设置诉讼离婚等待45天的“冷静期”,为何遭遇评议翻车
    法院设置诉讼离婚等待45天的“冷静期”,为何遭遇评议翻车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和热议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法院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制度,新闻报道的评论区里,绝大多数的网友留言,是质疑该制度的合理性,甚至有律师提出,法院设置这一制度的涉嫌违法。以下是媒体报道的,离婚案件当事人收到的“离婚冷静期通知书”。“通知”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7条离婚冷静期相关规定,除了在首段的“法官寄语”写道,“离婚这样的人生大事,请你们慎重、慎重、再慎重!”,最主要...
    2024-12-16
  • 治理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离不开两条,一是司法公开二是司法追责
    治理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离不开两条,一是司法公开二是司法追责
    书接昨天的《从近期三四起司法案件看,当下“就案办案”“机械司法”有多严重》。文章的留言区,大家也都看到了,讨论得很热烈,甚至发生了观点的碰撞。不过总起来说,文章中所举的案例,几乎没有人会公开表示赞同那些做法的,说明基本的是非观,大家还是都有的。现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要一拿出来说,没有会公开表示赞同的,但是到了现实中,却往往是大行其道,或是早就视之为通行做法,或是听之任之而且积极配合,俨然不顾自...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