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磨一剑?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已经出台了这些法官错案追责文件
- 2025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惩戒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惩戒委员会主任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提出,“成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实施法官惩戒制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是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改革要求,是保障法官依法履职、公正司法的法治要求,有利于通过科学准确审查认定、严格依纪依法追责惩戒......”此前的...
-
- 法院的判决书究竟是谁写的?一言难尽的法官与法官助理关系
- 最近,有网友问烟语君,在法庭上,自己怎么发现法官问的问题,根本不是原被告争议的案件焦点,而且对原被告提交的证据,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故严重怀疑,开庭之前,法官根本没有看过案件的卷宗。法官到了开庭才对案件“临阵磨枪”的看卷,能审理好案件吗?此前,有资深律师发文称,其代表律所面试了一法官助理辞职来应聘的实习律师,对后者所称的“资历”——工作期间草拟了几百份判决书,案件观点基本都被法官采纳,表示严重的不...
-
- 法院2024年收案30多万+?为何工作报告显示只有15万+
-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北京朝阳法院收案排号的相关信息,大呼震撼、原文的意思是,北京朝阳区法院今年(2024年)的案号已经排到了30多万了,根据公开的员额法官名录,相当于每名法官平均一年至少审理1000案子,工作量可想而知,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据说案子从提交立案材料到拿到判决,已经两年起步。这个帖子流传很广,而且基于帖子的内容,衍生出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有网友感叹法院“案多人少”的,呼吁增加法院...
-
- 有多少的“案多人少”,是因虚假陈述、虚假诉讼打击不力造成的?
- 这是一篇拖欠很久的文章,话题来自本号2024年12月6日的《法院案件为何越来越多?漫长繁琐、惩治不足的司法正被违法者用来获利》(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一文的留言区。在上面文章中,烟语君通过以转载“聊天记录”的方式,真实还原出了被告在法庭之外的原始心态,以此来说明当法院、法官对庭审中的虚假陈述、恶意诉讼等情形惩治不力、不作为时,实际上等于变相为法院、为法官制造更多的司法诉讼案件。文章抛砖引玉,引来了...
-
- “AI法官”现在可以取代法官实现公正判案?想多了吧!
- 昨天,本号整理合辑媒体报道的《“AI法官”真的要来了?有法院称一天审案16件,有法院称将节省法官约50%的工作量》一文,没想到引来了众多自媒体的转载和大家的热议。为何要整理这篇文章,只因今年1月1日法律圈都被《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一事儿及众多法院线上线下退回了律师们的立案申请给震惊到了。由此,网上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是,法院“全面推行”要素式的民事起...
-
- 退休前四个月办案路上劳累去世,法官队伍的老龄化如何解决
- 近日,“新闻联播”、“人民法院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的韩旭辉的事迹,本号也通过《59岁出差办案期间劳累去世的法官说过,“法官心里是要装得下委屈的,还得把心敞开了装”》(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一文进行了转发,留言区里不少网友读来也是甚是感慨。韩法官的事迹读来,特别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法院的形象,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来法院打这一次官司,你给百姓留下什么印象,他们对法院就是什么印象。...
-
- 等刑事审判来查明民事诉讼中的虚假情形,谁之过?
- 近日,法律圈最大两个公开讨论的话题,莫过于山东泰安的高律师一审被判虚假诉讼罪获刑四年,河南王佳佳法官遇害案的凶手党志军死刑一审被判死刑。这两个案件公开披露的消息是,两名被告人都会上诉,因此先声明一点就是,本文无意对两起案件的一审结果及未来二审发表倾向性意见。很多人肯定不理解为何把这两个案子联系到一起,这正是本文成文的价值所在。昨天,《河南女法官遭报复杀害案一审宣判,判决书详述原案件始末》一审宣判...
-
- 以考核数据论司法业绩,结果都是没人真办案的逆淘汰
- 近期,最高检做出“一取消三不再”、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决定,宣布要避免再次出现检察工作围绕“追求数据好看、排名靠前”转;最高法也宣布,对考核指标从26项减至18项,法官人均结案数、延长审限率、裁定再审率、司法建议反馈率等指标被取消。为何要有如此的转变?“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近期还专门刊发文章,通过采访司法一线人员的方式,报道了用案-件比”为核心的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评价检察工作...
-
- 套路结案:仨律师的案子审了一年多被以应分案审理为由驳回起诉
- 法律界有种肤浅的认识,就是以为有了法律法规、司法指导案例等的明确规定,就可以有效的在具体案件中得到落实;社会上有种肤浅的认识,就是以为法律文书字面上或是司法人员口头上以“依法”冠名的决定,就是合法合规的;现实中有个低级的错误认识,那就是以为只要案件委托给律师代理了,就可以得到司法机关的认真处理,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理论上,三种情形是不应该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理论上的东西当缺乏足够的制度保...
-
- 判后答疑,真的会如你所愿吗?
- 这是一个网友近期的留言和要求:烟语君,您能不能就判后答疑写一篇文章?我说一下最近的经历。南方某某中院有判后答疑制度,但是形同虚设,法官对于当事人申请判后答疑很是排斥,根本不愿好好回答问题,希望当事人赶紧去申请再审。这是一个特别小的案子,离婚协议上约定“位于xxx住宅一套归女方所有。该房未曾办理房产证与土地使用权证,办理时,男方应无条件配合签字。”后来,男方发现这套房已办理了房产证土地证,登记在开...
-
- 法检“干部年轻化”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司法影响
- 12月2日,有自媒体的一篇《法检“干部年轻化后”,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法律圈热传,让由来已久的究竟当下法检机关内的,究竟应该谁干活、如何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再次引发了热议。文章提到,近年来,响应上级的“干部年轻化”政策,一些法检机关也在提拔干部中提出了“35岁以下”、“90后优先”等要求,一些“娃娃脸”的一把手和中层领导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很多年轻人看到了机会,纷纷将表...
-
- 看完这几个例子,一二审法院该不该对二审发改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 很多案件当事人,包括很多律师在内,只知道分析自己案件的裁判文书,不知道如此的裁判结果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检察院、法院系统对于案件结果的考量标准是什么。就如同有律师惊呼,怎么最近几年二审法院的维持率越来越高,俨然成了“维持法院”;检察院对于律师的独立辩护权越来越不容忍,见到否认认罪认罚的就抗诉。这背后,都是司法考核在作祟,不过,有关情况正在有变化。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最新的司法信息显示,法院、检察...
-
- 【翻车现场】宣传年末加班季,有法院的官宣账号忘了关留言区
- 又到了一年阳历年的年末,不出意外的话,法院都会出现两大周期性的现象,一是加班热,二是立案难。其实,这两个景象背后体现的问题都是一个,那就是截住进入法院的案件数量,延长工作时间集中结案,争取考核也好报告也好中的各项任务指标和考核业绩的数字漂亮。今年也不例外,连日来,打开各大网络平台的法院新闻,各种加班的宣传文章,成了不少法院必备内容。有的干脆文案和标题都是互相借鉴的,可能是研究室的对这样的文案也是...
-
- 司法良知在现实诉讼中很难得,而得不到制度上的鼓励和保障
- 近期,转载了一起常见的楼上漏水案件司法诉讼中,原告代理人因为法官的庭审表现愤而举报审判法官的司法诉讼事例。标的额撑死也就几万元而已,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当事人激烈反应,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小题大做,更不值得本号得罪了那么多粉丝。在法律圈,经常听有法律人讲,这么小的案子,不值得较真,或是不会有什么大事的。但有经验的法律人会知道,案件不分标的额大小,只要都成诉讼,特别对于不是职业诉讼人的原告本人而言,都是其...
-
- 天天不出庭闭门写判决的法官助理,入额后能驾驭庭审吗
- 本轮司法改革之前,所有的法官都是从书记员(本文说的书记员,是指有政法编制的书记员)做起的。进入法院之后,法律文书送达、开庭记录、卷宗材料整理、法律文书草拟,都是书记员的活儿。在人手不够的业务庭室当书记员,不仅要跟一个法官,而且要跟不同的法官。于是,也便有了见识不同法官开庭风格的机会。那时候,对于干活不认真、积极性不高的书记员,老法官都会说,我们也是从书记员干起的,别小看书记员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