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幼崽都属于“早产儿”?短短九个月就能出生,却具备三大优势
文 | 上官妈(高级母婴护理师)
对于人类而言,早于37周出生的孩子就是早产儿,他们身体的许多系统都发育不成熟,需要父母精心的照顾才有很高的存活率。
而在37~42周中出生的孩子才是足月的,身体的各项功能已经发育完善,在出生后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衣食住行就可以生存下来。
人类幼崽与动物幼崽相比是“早产儿”
但如果将人类的幼崽和整个自然界的幼崽相比,即使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是“早产儿”。
刚刚出生的小孩如果没有父母的照顾,他们不可能活下来,因为除了吮吸这个动作,他们什么动作都做不了,日常生活就是吃和睡。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而马和牛的幼崽生下来几个小时就可以走路,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就连与人类相似的猩猩,一出生就可以紧紧抱住自己的妈妈。
人类的幼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可能发育出这些动作。
对此,瑞士的动物学家阿道夫·波特曼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生理性早产儿”,是指人类即使超过42周出生,其实都是“早产儿”。他认为人类只有被怀上18~21个月才有可能达到黑猩猩幼崽的成熟度。9个月的孕期对平均寿命70年的人类而言显然是比较短的。
但是人类的幼崽短短9个月就可以出生,看似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具备三大优势——
优势一:更利于胎儿出生
我们都知道生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并且有母亲骨盆太窄,胎儿的身体过大等情况出现时,难产的概率更高。
有学者认为因为人类从弯曲着身体行走进化到直立行走,导致骨盆和产道变窄,而人类越来越聪明又使脑容量越来远大,脑袋也越来越大,生产也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新生儿只能在大脑还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出生,而且新生儿的头部在生产的过程是可以变形的,这更降低了生产的难度。
优势二:人为喂养能为孩子的大脑提供更多的营养
母亲在怀着孩子的时候,需要摄入更多的营养,新陈代谢也加倍。当孩子越来越大时,母亲体内的营养和身体的机能无法再满足他们。他们需要被人为地喂养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研究也表明,当孩子足月的时候,正好是胎儿的大脑最消耗能量的时候,需要消耗身体87%的能量,而成年人大脑的耗能量为30%左右。
如果胎儿继续在母亲的体内待下去,不能吸收不了足够的营养来发育大脑,对母体的安全还很不利。
优势三:有利于种族的兴旺
一个种族的兴旺与人口的数量也有很大关系。生育周期越短,生的孩子可能就更多。2~3年的生育周期对于人类漫长的生命而言似乎不算什么。
种族的兴旺也与团结离不开,女性的生产过程几乎无法自己完成,生产后也很少能自己照顾孩子,因此需要整个种族团结起来才可以保证幼崽的生存。
还有研究表明,幼崽的体质与物种的智力有很大的关系,幼崽越是需要被照顾,就代表这个物种的智商越高。
从各种学者的研究来看,人类幼崽“早产”与脑部的发育的关系最大。脑部的发育对于人类而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家长要如何做,才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呢?
1、提供孩子所需的营养
如果孩子喂的是母乳,宝妈保证自己摄入营养均衡就可以为新生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了;如果孩子喂的是配方奶,一般买适合新生儿的奶粉就可以了。
2、多给予孩子爱抚
父母充满爱的关心、抚摸、拥抱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良好的刺激,促进他们大脑神经细胞的迅速发展,连接也会增加,大脑内部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会更快、孩子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也会更强。
3、多讲话给孩子听
BBC的纪录片《宝宝的异想世界》里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孩子聊天时,如果家长可以增加5%的词汇量,孩子能增加30%的词汇量。
而且新生儿时期听过更多词汇的孩子,在学龄阶段更容易理解老师讲话的内容,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好。
因此家长在与刚刚出生的宝宝相处时,不管他听不听得懂,都可以与他讲话。
会其它语言的家长在与孩子讲话时,也可以多使用,帮助孩子锻炼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