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检察院撤回起诉:多次上访达成16万元赔偿协议后遭敲诈勒索指控

作者 :芸呈 2023-10-21 06:01:28 围观 : 评论

案情简介

Z某是一名农村妇女,多年前其宅基地地界纠纷、土地淹水等清理及费用补偿问题,与时任村长S某发生矛盾,认为S某处理不公。自2014年开始,Z某以问题得不到解决为由就一直上访,期间造成身体伤害、精神损失,并花费大量费用。

因Z某十余次上访,乡政府一直给已经卸任的S某施加压力处理此事。2021年10月,Z某因身体原因也不想上访了,S某也主动协商赔偿,于是,双方商议由S某赔偿Z某包括多年上访等各种损失及补偿共计16万元。S某在村委会将钱交给Z某,Z某出具了收条。

2022年3月,Z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刑事拘留,后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律师办案经过

Z某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家属找到律师进行辩护。Z某始终认定自己不是敲诈勒索,所收钱款是因为S某做村长期间处理不公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导致,16万元与自己上访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损失大致相当,应该无罪。辩护律师经过到检察院阅卷、看守所会见等工作,经征得Z某同意之后,决定进行无罪辩护。

辩护律师总结出争议焦点:一、Z某是否具有敲诈勒索的主观故意。二、Z某客观上是否存在威胁、胁迫行为。三、被害人是否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四、交付财物行为性质的分析。

本案中最大的突破点在于虽然S某向Z某交付财物,但是其并不是因为受到Z某威胁,而是因为每次Z某要上访,乡政府就给S某压力,让其尽快解决此问题,多年来S某的生活因此受到很大困扰,正好Z某因身体原因不想再上访愿意与S某商议解决,S某希望给钱息事宁人,乡政府就不会再打扰自己的生活。

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恐吓、要挟、恫吓等手段,造成被害人精神恐慌,不得已而交付财物。信访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且已信访多年,不可能因为最后一次“扬言”信访就让S某产生精神恐慌。

结合案情辩护人检索了大量案例,并积极与办案检察官沟通,提交答辩意见后,在开庭过程中向被害人进行发问,寻找机会抓住被害人回答时的疏漏,紧紧围绕交付款项的动机继续跟进发问,让被害人不得不如实陈述案件真实情况。



案件结果

2023年6月30日,一审法院做出了刑事裁定是,准许检察院撤回了对Z某的起诉。理由是:某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Z某范诈勒索罪,于2022年6月9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某县人民检察院以证据不足或发生变化,不符合起诉条件为由,于2023年6月30日向本院提出撤回对Z某的起诉。本院认为,

法院认为,公诉机关要求撤回起诉的理由符合法律规定,应予准许。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九十六条之规定,裁定如下:准许某县检察院撤回对A某的起诉。((以上内容来自:京师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烟语君点评

信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可以通过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或诉求,但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和渠道。

司法现实中,很多上访人因为上访的方式,受到了执法司法机关的制裁,还有一些司法案例显示,上访人因为与被上访者达成了赔偿或补偿协议,遭到了敲诈勒索罪名的指控及司法判处。

这个案例的Z某还算是幸运的,经过律师的精心辩护,检察院和法院考虑和采纳律师的辩护意见,终止了司法程序。许多类似的刑事案件,已经生效,以至于不久前最高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的调研报告中曾专门提出,目前司法实践中,寻衅滋事罪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因违法上访而被以该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时有发生。

最高法院:寻衅滋事罪泛化倾向明显,应审慎处理上访案

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号发表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关于“新时代农村刑事犯罪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暨“寻衅滋事行为的刑事规制”课题在浙江、福建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一文认为:寻衅滋事罪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



调研中发现,寻衅滋事罪认定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被告人的主观动机难把握,容易陷入客观归责;二是对违法信访行为能否以本罪论处认识不一;三是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四是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分较难;五是行刑衔接不畅,容易导致行政违法行为被拔高作为刑事犯罪处理。

因规定模糊、担心被用作“口袋罪”,寻衅滋事罪的适用与存废是法律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

《调研报告》建议,要加大对寻衅滋事犯罪案件的审判指导,以司法文件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指引地方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审慎处理因信访、上访而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

寻衅滋事罪案件数量、占比持续上升,引发“口袋罪”担忧

寻衅滋事罪出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该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号8月16日发布的《调研报告》认为,寻衅滋事罪是实践中常见多发犯罪,近年来该罪名有被泛化适用的倾向。为准确适用法律,对该罪适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介绍,过去十年中,浙闽两地农村寻衅滋事案件数量均排在各类罪名的前列。被告人绝大部分系年轻人,其中又以外来务工人员或无正当职业者居多,因酒后肇事、赌博引发的犯罪常见多发。因违法上访而被以该罪名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谈及寻衅滋事罪的适用,《调研报告》表示,调研中发现,该罪认定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被告人的主观动机难把握,容易陷入客观归责;二是对违法信访行为能否以本罪论处认识不一;三是因边界不清导致容易被泛化适用的倾向明显;四是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分较难;五是行刑衔接不畅,容易导致行政违法行为被拔高作为刑事犯罪处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在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口袋罪”的形成虽然有刑事立法的原因,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司法实践的滥用。具体到寻衅滋事罪,他分析,该罪之所以成为一个“口袋罪”,是因为该罪的各种选择性要素较多,司法机关将具体概念提升为更上位的概念予以适用。他指出,近年来司法解释有注意防止“口袋罪”现象发生,但对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解释,并没有限缩的迹象。他强调,最高司法机关应当慎重制定司法解释,避免带头适用“口袋罪”,导致下级司法机关滥用“口袋罪”。

从这份来自最高法刑四庭的调研报告看,研究者也倾向作出调整。《调研报告》表示: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要加大对寻衅滋事犯罪案件的审判指导,以司法文件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指引地方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审慎处理因信访、上访而引发的寻衅滋事案件。(来源:南方都市报、人民法院报)

相关文章

  • 热点乍起后的《律师声明》,能为一方进行事实背书、法律定性吗?
    热点乍起后的《律师声明》,能为一方进行事实背书、法律定性吗?

    几乎成了近几年热门事件的标配,一旦发生了名人或是大厂遭到网友实名举报之类的负面新闻事件之后,官方回应是事实正在调查之中,被举报的一方就会发布一个《辟谣声明》,言辞凿凿的称举报内容全不属实,并警告各方媒体,不要再转载举报内容,否则就要对转载者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一方的《辟谣声明》之外,紧跟着就会有某律所公开发布一份盖有律所印章、律师亲笔签名的《律师声明》称,自己已经接受了当事人的委托,某某某的网上...

    2023-10-21 06:01:31
  • 检察院撤回起诉:多次上访达成16万元赔偿协议后遭敲诈勒索指控
    检察院撤回起诉:多次上访达成16万元赔偿协议后遭敲诈勒索指控

    案情简介Z某是一名农村妇女,多年前其宅基地地界纠纷、土地淹水等清理及费用补偿问题,与时任村长S某发生矛盾,认为S某处理不公。自2014年开始,Z某以问题得不到解决为由就一直上访,期间造成身体伤害、精神损失,并花费大量费用。因Z某十余次上访,乡政府一直给已经卸任的S某施加压力处理此事。2021年10月,Z某因身体原因也不想上访了,S某也主动协商赔偿,于是,双方商议由S某赔偿Z某包括多年上访等各种损...

    2023-10-21 06:01:28
  • 百万粉丝网红遇害案:遭3名熟人杀害藏尸,经常在朋友圈“露富”
    百万粉丝网红遇害案:遭3名熟人杀害藏尸,经常在朋友圈“露富”

    近日,河南南阳百万粉丝网红罗大美被3名熟人嫌疑人杀害一事引发广泛关注,20日,更多案件细节被披露。罗大美演出时的照片。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30多岁的罗大美目前单身,真名尚某某。他在短视频平台上与网友互动时,自称老家在许昌禹州,是南阳一所戏剧学校2010届学生。据熟识他的人士介绍,在戏剧学校就读时,尚某某学习女声。毕业后,他以南阳某区文化宫演员的身份参加各类比赛。短视频平台兴起后,罗大美离开文化宫...

    2023-10-21 06:01:26
  • 丧尸吗?中了6枪都不死!
    丧尸吗?中了6枪都不死!

    本文是连载,已更新60万字,点击上面“#附身”话题可查看全部前文。 一个人的归程有些无聊,我在车上睡着了过去。一觉醒来时,已经到了县城,我没有停歇,继续转车往镇上赶,途中,依然给我发短信说他们会在下车的地方等着我。我在晚上六点过一些回到了镇子,而当我下车时,迎接我的除了依然与陈叔,还有一个人。第163章 大黑鸟这个人是山爷爷,他还是穿着那件土布衣服,头上围着个头巾,似乎他的这一身装束永远都不会...

    2023-10-20 22:18:26
  • 国考报名第五天,千人争考一岗出现,还是要求研究生学历的
    国考报名第五天,千人争考一岗出现,还是要求研究生学历的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开始报名,共计划招录3.96万人,相较去年的3.71万人增加了2461人,同比增长7%,再创历史新高。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6日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19时,在报名入口开通仅一天不到,全国已有13...

    2023-10-20 06:03:55
  • 没有裁判文书公开,司法诉讼成了裁判标准莫测的神秘主义
    没有裁判文书公开,司法诉讼成了裁判标准莫测的神秘主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饰演一中院副院长的陈清泉有句经典台词:法律依据我来找,要想让高总赢我就有让高总赢的办法,法律条文的解释权在我这儿。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反面人物之口,但却不无现实道理和法律现象。法律是公正的,司法裁判要依法进行,但现实却是,法律规定要落实到具体个案的司法裁判中,却是一个法律落实到实践的复杂过程。其中,有案件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律师的法律水平,还有法官的法律意识、司法能力,还有就是...

    2023-10-20 06:03:53
  • 最高法院裁判:催款通知单签字或盖章,能否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起算
    最高法院裁判:催款通知单签字或盖章,能否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起算

    案号:(2021)最高法民申7298号裁判要点债务存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权人已多次对债务本金和利息进行催收,明确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的,债务人在《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和盖章,并未明确写明其不认可或不同意履行该债务、签字或者盖章只代表收到通知书等内容,其签字、盖章行为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可以认定该行为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起算。案件名称:海南捷达漆业有限公司、海南富林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

    2023-10-20 06:03:51
  • 我从不相信鬼神,但有些事确实是科学解释不了的
    我从不相信鬼神,但有些事确实是科学解释不了的

    @啊不错啊东哥本人东北人,七四年出生,自己及身边的亲人朋友经历了不少灵异的奇事,现在一一道来!我小时候在农村,邻居一个小玩伴的姥爷,有一天去后院干活,菜地里发现了一条小白蛇,那时候的老人对于蛇是不害怕的,东北人抽烟袋,姥爷就把烟袋锅里的烟袋油扣下来一块抹到了小蛇的嘴巴上。哈哈可能也是出于淘气吧,因为有传言蛇怕那个,估计也是姥爷要么懂要么就是试试,姥爷已经做古无从考证。当时小蛇就翻白了,姥爷看到蛇...

    2023-10-19 21:18:28
  • 转发他人刑事判决书侵犯名誉权吗?上海法院说没有,河南法院说有
    转发他人刑事判决书侵犯名誉权吗?上海法院说没有,河南法院说有

    上海法院:转发刑事判决书,不存在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近日,由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共同编辑的《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系列出版发行,其中有转发刑事判决书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或隐私权的认定——赵某诉曹某人格权纠纷案案号:(2021)沪02民终574号案 情赵某、曹某是同一小区的业主,二人同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2020年6月,曹某在上述微信群中转帖了赵某此前因犯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2023-10-19 06:01:00
  • 恶犬伤人没有看管过失一说,致人身伤亡的一律应按故意犯罪论处
    恶犬伤人没有看管过失一说,致人身伤亡的一律应按故意犯罪论处

    2023年10月16日8时许,四川崇州市一小区内发生一起女童被狗咬伤事件,致其女童全身多处咬伤及右肾挫裂伤。17日凌晨,女童母亲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孩子目前昏迷,已转入华西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恶犬咬人的视频在网上传开之后,内容的残酷令人不忍直视,尤其是小时候有被恶犬追过咬过经历的。据四川“今日崇州”10月17日发布的《情况通报》,当日,两只涉事犬只窜入事发小区,伤人黑色罗威纳犬被捕获,目前,警方已对该...

    2023-10-19 06: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