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移民在海外建了一个国家:人口百万,面积超20个台湾岛!
作者:胡赛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时的中国是一个保守落后的社会,海外列强纷纷来华建立殖民地。殊不知,清朝时的中国人也有富于冒险、勇于开拓的一面,无数中国人趁着大航海和海洋贸易的风潮,移民出国,海外淘金,积极在海外发展殖民地,甚至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国家。
01
远赴南洋,海外淘金
早在明末,随着人口增长,福建、广东等地就面临地狭人稠、耕地不足的困境。沿海一带居民把目光瞄向了海外,许多人纷纷坐船出海,以谋生路。在当时,东南亚离中国大陆最近,是绝大部分中国移民的第一站。
到了清朝中期,南洋的绝大部分岛屿都已经有中国人的殖民点或聚集地。在广东,由于争夺水源和耕地等生存资源,客家人历来有械斗的传统,因而形成了习武的风气和好勇斗狠的个性。来南洋后,这些广东客家人能打能拼,且纪律严格,他们以血缘和宗族为纽带结成社会组织,逐渐在当地坐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乾隆三十七年,三十多岁的梅州人罗芳伯在科举中屡次落地,于是决定出海谋生。当时,广东沿海地区传言在婆罗洲有巨大金山,无数广东人纷纷出海淘金,科举无望的罗芳伯也是淘金大军中的一员。
这位落第秀才在《游金山赋》中详细记叙了一路见闻,“盖闻金山之胜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罗芳伯从东莞虎门登船,一起出海的还有“亲朋百余,共济同舟。既从虎门出,定直达龙宫。”最后,罗芳伯一行没有到达龙宫,却在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登陆,即西婆罗洲。
到达西婆罗洲后,原本在天朝上国郁郁不得志的罗芳伯时来运转,先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教书先生,后来竟成为华人社团的老大哥。原来,当时很多远赴海外谋生的华人都是劳工,全是文盲,“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的罗芳伯很自然地就崭露头角。
更重要的是,罗芳伯不是只身一人,他身后有百余名“亲朋”,客家人基因里的强悍和善战也让罗芳伯在处理社团事物时如鱼得水。凭借文化素养、个人胆识和宽厚性格,罗芳伯团结了一大批当地华人,并与土著进行合作,成为华人领袖。
02
兰芳公司,共和立国
当时,西婆罗洲不仅有华人、土著,还有荷兰来殖民者。随着华人势力的崛起,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摩擦越来越大,东印度公司背后有荷兰舰队撑腰,而天朝上国的大清却将远赴海外的华人视为“弃民”,得不到来自祖国的任何帮助。
祖国靠不上,就只好靠自己。罗芳伯先是成立了华人社团兰芳会,后与婆罗洲的苏丹合作,成立联军,共同抗击荷兰殖民者。此外,罗芳伯还帮苏丹平定国内叛乱,而军事上的胜利进一步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力。此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
为了向兰芳会表示善意,苏丹将包括东万律在内涵盖数十万人口的大面积土地划归罗芳伯管辖,罗芳伯又将周边其他大大小小、四分五裂的各种团体、商会、村寨进行整编,将分散的各类采矿公司也纳入麾下。
随着势力的大增,罗芳伯参照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兰芳会于1776年更名为“兰芳公司”;一年后更名“兰芳共和国”,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政权成立之初,很多人推荐罗芳伯当国王,但罗芳伯深受儒家文化,不愿海外称王。
最后,大家一致商议的结果是,兰芳共和国实行“大统制”,即以公司模式治理国家,国家元首“大总长”由管理层选举产生,罗芳伯自称“大唐总长”或 “大唐客长”,意为华人客居海外的首长,一切国家大事“事皆众议而行”。
兰芳共和国国旗为黄色长方形旗帜,黄地红字,上书“兰芳大总制”。官员平时或长袍马褂或身着西服,但重大节日须穿汉服,士兵则穿以清朝绿营兵服饰,文教则以儒教汉字为主。
兰芳共和国有独立的税务系统,并发行国家货币,矿产由国家组成公司(国企)统一经营,国内没有常备军,但有预备役,平时耕种做工,抽调适龄青年练习射击,一旦有军事行动,就征召预备役成军备战。
03
兰芳亡国,历史之憾
当时,中国尚处于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立国之初罗芳伯遣使者前往北京朝贡,但作为一个“天朝弃民”,罗芳伯虽在海外建国,但如果以国主之名派使前往故国,担心会犯谋逆之罪连累家乡族人,因此一直以“兰芳公司”之名与清廷交往。
清廷虽没正式承认过兰芳共和国,但乾隆还是派重臣接见了罗芳伯派来的使者。因为兰芳共和国与大清的关系,导致荷兰人投鼠忌器,二者在南洋一直相安无事。极盛时期,兰芳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几乎涵盖整个西婆罗洲,人口百万,面积超70万平方公里,是台湾岛的近20倍。
1795年,罗芳伯病故,清朝国力自乾隆之后也日渐下降。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甚至侵入清朝本土。兰芳共和国失去了靠山,荷兰人认为出兵时机已到,先后发动西婆罗洲远征、蒙脱拉度远征和平定婆罗洲东万律华人起义的三大战役。
尽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但因武器装备、军制战法均远落后于欧洲殖民者,兰芳共和国的领土相继沦陷。1912年,荷兰正式宣布占领兰芳共和国。至此,立国107年、传承15任大总制的兰芳共和国灭亡。
直到今天的东万律还有以罗芳伯命名的“兰芳公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和墓园,内悬一联:百战据河山,揭地掀天,想见当年气概;三章遵约法,经文纬武,犹存故国冠仪。
倘若不是清末国力衰弱,清廷如果在兰芳共和国艰难时派兵相助,说不定在东南亚会有第二个比新加坡大得多的华人国家。不过这也只是如果,北边的外蒙古都丢了,黑龙江的出海口都保不住,孤悬海外的华人飞地,焉能独存?
兰芳共和国的历史让人叹息。中国沿海一带居民的冒险精神,商业头脑,绝不比西方海洋民族差,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去贸易、去探险、去殖民,我们也可以走向世界,我们不能再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了,哪里有利润,哪里有自由,哪里就该是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