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永远跪在中国的雕像,日方请求拆除,我国: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只要你们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就会在腾冲投资10亿,无偿建设一条汽车生产线,彻底改变你们的生活。”日本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语气轻松地说道。
1997年,我国的云南腾冲县迎来了“大机遇”,日本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竟然愿意投资10亿,无偿建设一条汽车生产线,帮助云南人民发展经济。
要知道,当时连云南省会昆明都没几家外资公司,现在地处边陲的腾冲县居然有外企前来投资,还出手就是10亿,这对一个小县城来说可算是非常大的项目了。
毕竟,那时的腾冲县“一贫如洗”,甚至腾冲县许多人的月工资都还在十位数徘徊,对于这种投资,腾冲政府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
但是这家日本企业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将国殇墓园的中的几个人移回日本,并拆除4个雕像。他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非常轻松,好像已经认定了当地政府肯定会答应,然而云南政府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当地的居民也没有任何人感到惋惜,反而纷纷拍手称快。
其实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自1945年国殇墓园落成以来,不仅是许多日本企业,就连日本政府也曾多次向我国提出这一要求,但每次我国只要说了那三个条件,日本人都会无言以对,灰溜溜地离开。
那么,日本人为何迫切地想要拆除这4个雕像?我国提出的三个条件又是什么,日本为何始终不同意?
国殇墓园
腾冲是一座布满抗日英雄的城市,而“国殇墓园”就坐落在腾冲古城的郊外,是全国最早修建的烈士陵园。
这座陵园是1944年腾冲战役结束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和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提出修建的。它的整体建筑布局仿造南京中山陵,由李根源亲自命名为“国殇墓园”,取自楚辞中的“国殇”篇,意思为“为国牺牲的忠烈永垂不朽”。
李根源有“山中宰相”之称,是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等许多著名抗日将领的老师,特别是在朱德元帅到云南陆军学院上学时,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
当时,朱德为了将自己满腔报国热血化为真正能为国出力的本领,朱德元帅步行70多天从四川走到了昆明,打算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但是,当时的讲武堂规定只招云南籍考生,因此即使朱德元帅的报考成绩非常优秀,还是因他四川籍的身份而落榜。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朱德元帅就隐瞒籍贯参加了补招考试,虽然顺利进入可讲武堂,但最后还是因为口音的问题被学校发现。
校方的几位领导正要将他开除,但是朱德元帅却激昂的说道:“来到讲武堂后,我就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和生活中,从来没有这样拼命过。因为我知道从这里我可以踏上挽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
朱德元帅的一番话,感动了当时讲武堂的监督,他说道:“我们讲武堂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以救国为己任的有志青年,不能拘泥于规矩。”坚持对朱德元帅进行特殊录取,保住朱德元帅的学籍,而这位讲武堂的监督就是李根源。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李根源也是深明大义为我党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一共为英烈修了四次墓,这座“国殇墓园”就是其中之一。
国殇墓园从1945年1月开始建造,在7月7日抗战胜利之时建成,历经半年的时间,将9168名在腾冲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安葬于此。他们的墓碑是按照出征时的战斗序列布局的,看起来就像是随时在为冲锋准备。
可将英雄的烈士们安葬好之后,腾冲的百姓们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这些可恶的日军尸体该如何处理?没有人愿意为那些无耻的侵略者处理身后事,但是放任不管,任由他们腐烂,也会对当地的造成不小的隐患。
正苦思冥想之际,李根源建议,在国殇墓园的一侧,新建立一座坟墓,将这些人捆住手脚,以跪姿面朝国殇墓园下葬,这群侵略者永远地跪在中国大地上,给远征军的烈士们谢罪,给所有中国人谢罪,也能让后人永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在处理完这些日军的尸体后,李根源还专门在这座坟地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倭塚”二字。
但是大家都觉得,这些毫无人性的日军,根本不配跟我们英勇的远征军烈士们葬在同一块土地上,就应该让他们曝尸荒野。于是,不解气的腾冲人民想到了千百年来一直跪着的秦桧夫妇,根据被我军击毙的腾冲战役中日军高级指挥官,铸造了4个跪着的日军雕像,并在其身后刻名,放置在国殇墓园英烈们的墓碑前,让他们生生世世向中国烈士们忏悔。
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以及建军节等节日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国人,对着这4个雕像拳打脚踢,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
陷落后的腾冲
“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对我国各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死死挡住了敌人侵略的步伐。
特别是武汉会战,中日战场进入僵持阶段,为了尽快破局,日本从大陆转向了海洋,计划通过南进的方式攻击中国的大后方。为了抵抗日军,保护我国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我国远征军远赴中缅边界对日作战。
但是因为入缅英军过于自大,并没有做好相对应的防御措施,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无力抵抗,最后他们竟然在毫无知会的情况,突然向印度撤离。致使我国远征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日本军团团包围,损失异常惨重,滇缅公路也因此失守。我国远征军为了保持兵力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一部分退守到了怒江东岸。
随着我国远征军的后撤,日军也开始向着怒江西岸的战略要地进发。谁能想到,作为军事要地的腾冲竟然被二百多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
当时,掌握腾冲军事大权的“云南王”龙云的儿子龙纯武,竟然在日本军队到来前就不战而逃,将这被称为“铁城”、“石头城”的腾冲城,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日本人入城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为了进一步打击我国的抗日力量,丧心病狂的日本人还利用腾冲的地利,到处释放各种病菌,致使我国成千上万的百姓在病痛中死去。
但英勇的腾冲人民并不愿意屈服,他们到处联系抗日的有志之士,在高黎贡山自发组建了一个临时县政府,向日寇发起了反击。
当时,60多岁高龄的爱国绅士张问德毛遂自荐,做了腾冲县长一职。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当这个临时县长的危险性,但是张问德他告诉大家:“虽然,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但是家国危难,故土沦陷,我愿以此残生为之抗争。”
此后,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六渡怒江,八过高黎贡山,想尽一切办法,为抗战做实事。经过几番波折,张问德终于通过暗中的渠道筹集到了战备物资,成立了抗日武装,开始对腾冲的日军展开艰难的游击战。
在张问德的努力下,当时手握重兵,驻扎在腾冲的日本最高指挥官田岛寿嗣被渐渐压制,只能力量收缩待在县城里,不敢轻易出去。
最后,日本的这位军官无计可施下,竟然还妄想挑拨腾冲军民之间的关系,给张问德送去了一封信函,邀请他前来一见。
张问德老先生很清楚日本的狼子野心,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将这份信函公布于大众,并立马提笔回了一份《答田岛书》,义正言辞地表明:“腾冲人们能够自己治理自己的故土,也能抚平这片古老大地的创伤,轮不到你们日本人来插手。如果你们胆敢伸手,就是与我们整个腾冲县人民为敌,与整个中华民族为敌,我和我的人民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下场。”
张问德老先生慷慨陈词,870字的“檄文”将日本人说得哑口无言,而自从这封信发表后,全国各大报纸也是争相刊登了这篇《答田岛书》,那荡气回肠的爱国言辞,鼓舞了许多抗战地区的人民,张问德老先生也被称为“中国县长之楷模”。
腾冲光复 日寇授首
1944年5月11日,全国抗战到了紧要关头,整休完成的远征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并趁着夜色强渡怒江,向占领腾冲的日军发起了进攻。
当时正值怒江雨季,江水波涛汹涌非常湍急,但是英勇的战士们毫无惧色,用临时征调的渔船开始渡江,仅仅只用了十个小时,大军就全部完成登陆。
这次的战士中,有许多还没在军校毕业的学员,当时为了能够上前线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他们发起了联名上书,公开表示:“为国家赴难,就算是全部牺牲了,也是值得的。我们家中的还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可以为我们向父母尽孝。我们一定要打回腾冲老家!”
战斗打响了,中国远征军首先向高黎贡山发动了攻击。因为日本在占领腾冲后,利用当地的地形修筑了大量鼠穴式散兵壕、鸟巢式树上工事等工事和据点,绵延百里和腾冲城连成了一片,相互依托,所以想要彻底打下腾冲城,高黎贡山是避不开的。
但此时恰逢5月,是当地的雨季,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让远征军的战斗变得更加艰难,为了行军方便,许多战士都是把鞋脱了,光着脚踩在夹杂着碎石泥土上继续前进,即使满脚血泡也没有耽误一点行军的速度。
不过,腾冲战役中最为惨烈的还是城中巷战。因为日军在城中经营多年,到处都是据点暗堡,远征军的每一次进攻都死伤无数,前进得非常困难,光是那次的巷战就打了一个多月,战争结束后,当时城里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弹壳以及冒着烟的房屋。
在这次战斗中,腾冲民众为了保障远征军的物资供给,可谓是全员出动,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小伙,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都争相为部队运送物资。
腾冲城中的游击队也没有闲着,他们召集了许多青壮年,激情高昂地说道:“老乡们,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打过来了,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还在负隅顽抗。咱们也要拿出勇气,让敌人看看我们腾冲人的血性。我们这次成立的抗日训练班,就是打算专抢日寇的物资,给咱们的部队送过去。”历时4个月的腾冲战役中,涌现了无数这样的抗日组织,他们为腾冲的光复,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腾冲战役结束之后,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和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向上级提议修建了国殇墓园,就是前文提到的,我国最早修建的烈士陵园。
这座陵墓建成后,日本人却十分不满,多番交涉,想要我国能够拆除不利于日方形象的4个跪着的日军雕塑,并让他们将“倭冢”的日军尸体移回日本。
面对日本如此的无理的要求,我国直接提出了三个交换条件:“第一,将日本境内的“靖国神社”拆除,并停止一切供奉行为;第二,必须根据历史事实修订日本的教科书;第三,向腾冲的烈士,以及曾受到日军侵害的所有中国人道歉。”
但是多年来,日本都没有踏出第一步,后来还想以投资的名义,让我国人民妥协甚至开出了投资10亿的条件,但即便是当时腾冲的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任何人愿意接受他们“肮脏的交易”。
历史不会被掩盖,真相永远不会被磨灭,我们中国人民会铭记这段历史,牢记现的幸福生活是先辈浴血奋战换来的,岁月可以抹去伤痕,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