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钉子户”任金岭,称给100亿也不拆,专家:他家确实不能拆
2007年,河南省郑州市东石马村,村民们口口相传一个好消息,咱们村要拆迁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拆迁的地区越来越多,拆迁分得巨款的新闻报道更是甚嚣尘上,没想到这么快好事就到了自己的头上。
东石马村的村民们喜气洋洋,纷纷等待好日子的到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村民们的殷切期盼之下,负责拆迁工作的人员终于到来,挨家挨户上门协调拆迁补偿事宜。
原本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村民们已经幻想着自己身价几百几千万之后的生活了,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情况出现了,有人不愿意拆。
和电视上报道的一样,拆迁总有那么几个人不愿意拆,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多要点钱,工作人员也知道这种事早晚要来,于是特意上门协商。
这个不愿拆迁的人名叫任金岭,负责拆迁的人员在他家碰了一鼻子灰,最后无奈只能上报,让更加专业的人来解决这件事情,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问题,他一个人不拆,全村人都拆不掉。
更离谱的是,甚至有人传出谣言,如果东石马村拆不掉,工程就会改道或者划分其他区域,村里就不拆迁了,这让同村的人都坐不住了,纷纷开始劝导任金岭拆迁,可这任金岭就一句话,我们不拆,你们谁想拆谁拆,随后就关门闭户谁也不见,可把周围人都给急坏了。
改道不改道什么的全是谣言,工程却已经迫在眉睫,拆迁办最终把价格开到了一个亿,这可是天文数字,普通人别说一辈子,就是十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
拆迁办带着一个亿的诱人条件,决定在动工之前,最后一次前往任家进行协商,并对周围邻居们进行了走访调查,算是大概知道了任金岭家的一些基础情况。
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任金岭宣称自己家是文化古迹的情况基本属实,上几代人都知道任家在本地是出了名的名门大族,任家的祖辈上出过好几个当大官的人,他们家的门楼子都和普通人不一样,至今还是老式四合院的建筑。
有了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心里基本有了底,一个亿就一个亿,只要能拆掉就行,很快工作人员就来到了任家大宅子的门口,这一看可给工作人员吓了一跳。
这名门望族的身份应该不是假的,高高的门楼子,门前还悬挂着一块匾额,如果再加上石狮子,还真有一些官宦府邸生人勿近的味道。
工作人员敲开大门,迎面只有一位头发花白,精神抖擞的老者,老者打量眼前的几个陌生人,并且询问他们是谁。
谁料到工作人员刚一自己拆迁办的身份,老者面色一变,直接挥挥手说你们走吧,我们家不拆,就算所有村民都走了,我们家也不拆。
听见老人的这句话,工作人员才意识到,眼前的老者就是房屋主人任金岭啊,工作人员也不着急,而是再次询问为什么不愿意拆迁,是不是觉得有什么条件没有满足啊?没有满足您可以提啊,您提出来我们再解决啊!
可任大爷自始至终就是一句话,我家不拆,你们可以绕开我们家,反正强拆是犯法的,我就是不拆。
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见得多了,很大一部分想多要赔偿的人都是这样,毫无理由抗拒拆迁,只要价格合适,一般都能拿下来。
所以工作人员认为任大爷应该也是这类人,双方反复就那么几个问题,工作人员问大爷为啥不拆,大爷说我就不拆,气的工作人员只能离开。
那么任大爷为何这么坚决呢?事情还要从源头上说起。
任家先祖在东石马村这个位置建立任家大院的时间是1755年,说来也奇怪,这座辉煌的大宅子建成之后,任家的气运就一直向上走,人才辈出春风得意,子孙后代好几个做了大官,把院子修得越来越气派,不用说里边的宝贝也是越来越多。
任家的宅子一直传到任军选这一代,朝廷中的威望权势达到了顶峰,任家被皇帝赏赐了一块“辅翼国政”的牌匾。
这块牌匾让任家的名声如虎添翼,大宅子也在不断地扩充,到清末的太平天国动荡不安时期,任家的当家人是任德润、任德新俩兄弟。
这对兄弟把任家在本地的名望升到顶峰,以往都是深宅大院官宦人家,这两兄弟保境安民,在太平天国动荡不安时期号召周边村民共修天祥寨,以此抵御造反的军队,太平天国乱后,两兄弟做到了朝廷的正五品官职。
也就在这时,任家大院又进行了一次扩建,五进院落,占地30余亩,拥有38间房屋,但很快家族也开始没落。
或许是走到了巅峰就要走下坡路,又或许是国家大环境兵荒马乱战火不断,人家的声势渐渐弱了下去,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显赫一时的人物,财富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损失殆尽,田地也无人耕种荒芜多时,任家大门紧闭,一时寂寂无名。
时间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到此的村民分到了土地,任家老宅的高门楼显得格外出众,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家族的没落。
几十年来,无论情况有多危急,任金岭这一脉都没有离开任家老宅,代代相传到任金岭的爷爷,这座宅子已经传承了二百余年了。
任金岭的爷爷去世时,将老宅子的归属权交给任金岭的父亲,并嘱咐他一定要守好祖宅,任金岭的父亲又把宅子托付给任金岭。
正因如此,任金岭的态度才会如此坚决,给多少钱也不拆,任金岭年纪大了,儿女们早就离开家去别处生活,可任金岭依然坚守在老宅子里。
在任金岭看来,任家大院已经传承了二百年,倘若到自己这一代断了,那自己就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先祖们。
可这一切,工作人员目前还不知道,只能坚持着一次次敲开任大爷家的大门,任大爷态度依然十分坚定,不同意拆迁,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顾礼节和任大爷争论起来。
每次任金岭都是两个字“不搬”,其余绝不多说一个字,工作人员无奈追问,拆迁款一涨再涨,从最开始的三千万涨到五千万,最终涨到一个亿的天价,可是任大爷就是死咬着不肯说,这把工作人员给气坏了。
最后双方几乎要争吵起来,工作人员说一个亿不够可以再加,就想让任大爷给出一个理由,任大爷也动气了,工作人员来来回回一次又一次,在周围也没少打听,怎么总认为我老头子是要钱的,就没问过半句这宅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由得怒吼:
“我说过了,这根本就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别说一个亿,就是把一百个亿送到我跟前来,我也不迁、不拆!”
万般无奈之下,开发商只能避开任大爷家开工,想借此逼迫任大爷退步,其实工期也就迫在眉睫,实在耽误不起了。
工程开始之后,周边的水电都停止了供应,任大爷家在拆迁的中央当然也是没水没电,没过几天问题就出现了。
施工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任大爷一家人的休息,没水只能跑大老远找水,没电只能忍着,夏天的晚上燥热无比,再加上晚上才能施工,任大爷一家被施工的噪音折磨得不能入睡。
施工噪音,建筑烟尘,周围都拆成了废墟,出行也有很大的麻烦,家里人都劝任大爷离开吧,不行就拆了吧,任大爷死活不同意,把家里仅剩的几个人全都安排出去住,自己住在宅子里坚守。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任大爷觉得这不是办法,于是他主动托人向工作人员捎口信,表示自己想要协商一下,另一方面,任大爷前往省城博物馆寻找专家帮助。
工作人员接到了任大爷的信息后无比兴奋,这个倔强的老爷子终于动摇了,当即就赶到了任家大宅准备协商,可宅子里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正在宅子里到处拍照和观察,脸上还露出非常兴奋的表情。
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任大爷搞什么,只能赶快询问,任大爷摆摆手,你问他们吧!
那几个人正是任大爷从省城请来的专家,他们刚一到就对宅子进行了全面的鉴定,都认为这里边存放着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物,不仅如此,这座老宅子本身就是文物,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一个都不能动!
听到这番话后,几个协商代表也愣住了,这大院子还能是文物了,于是便有代表开口询问,您刚才说这是文物?被询问的专家一本正经地说,是的,这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文物。
这下可出了大问题,要是文物的话就不能拆了,这也不是他们几个能做主的事情了,几个代表急忙通知自己的领导,并让他们联系鉴定人员上门鉴定。
对任家大院的鉴定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没想到问题还没解决,外边的谣言又起来了,说什么任家大院下边藏的有宝贝,什么藏宝图啥的言论都出来了,一时间围观的吃瓜群众也越来越多,任大爷不管走到哪都有人紧盯着不放,好像他就是守宝人一样。
一次又一次的鉴定结束,任家老宅是文物的情况就坐实了,肯定是不能拆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有疑惑,文物不应该是什么字画古董什么的,怎么砖瓦建筑也都是文物了。
专家现身回答问题,文物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也是文物,只要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带有历史印迹的,都是中华民族的文物,都不能随意损毁。
事情明朗之后,对于任家大院的处置问题也成了一个难点,这么大的文物又搬不走,也不能让他在瓦砾堆中,拆迁工作只能暂停,专家们在返回之后,向河南省有关部门申请保护任家大院。
最后经过统计,整个任家大院占地面积高达3721平米,房屋102间,于2009年宣布认定任家大院为郑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任家大院被保存了下来。
2009年,任金岭得知郑州市将要发展一批非国有博物馆的消息,他第一时间便申请任家大宅成为“非国有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家园。
批准之后,任金岭翻阅家中的族谱,找到了任德馨记载的“天祥寨”的故事,博物馆正式命名为“天祥博物馆”。
任金岭将一部分文物捐了出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好好保护它,另一部分则陈列在家中的前厅。任家老宅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仍旧保存完好,这和任家人一代又一代的呵护,脱不开关系。
事件流传开后,在社会让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宅子,让任大爷在一亿人民币的诱惑前不为所动,同时也想见一见这个人任大爷。
每一个人在进门之后,都为古宅的古朴所折服,一边感慨宅子的厚重和历史感,一边感叹任大爷真不是一般人啊。
面对金钱诱惑时不为所动,国家答应好好保护之后反而是一分钱不要,捐出部分文物不说,还把宅子改造成博物馆供人免费参观,这种格局和气魄,只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拥有。
现如今,天祥博物馆安然矗立在郑州市的车水马龙中,在四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古朴的任家老宅总是令人眼前一亮。
任金岭老先生跟他的妻子便成为了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参观的市民不需要花费一分一毫,便可以进入馆内,感受文化的积淀和文明的流淌。
前院开放,后院生活,任金岭作为馆长,也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了博物馆的馆藏中去,为了能让任家老宅“健健康康”地传承下去,任金岭也发挥出了自己年轻时所学的木匠手艺,不停的在老宅中敲敲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