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 律师诉状写错一字,案件被驳回还被司法建议,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律师诉状写错一字,案件被驳回还被司法建议,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最近,网上流传一份2024年4月22日某法院发给一律师事务所的“司法建议书”,内容是:一起合同纠纷民事案件中,法院发现由律师代理的原告诉状里,列的原告名字是某某成,而在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写成了原告某某林,“导致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部分不一致”,据此认定,被写错名字的原告,“不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裁定驳回了原告起诉。此外,还向原告代理律师所在律所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代理律师在...
    2024-06-08
  • “花钱办事”退费纠纷法院不受理,这是把矛盾纠纷推向社会吗?
    “花钱办事”退费纠纷法院不受理,这是把矛盾纠纷推向社会吗?
    6月4日,“法治日报”刊发案例《花钱为孩子办入学未果,起诉要求退还办事费?法院:驳回!》,烟语君读来,觉得法院对于此类案件如此处理方式,并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定分止争立法目的,更是没有发挥出诉讼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作用,甚至是在转移司法职责、激化社会矛盾。基本的案情是:周某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高中,将9万元交给史某用于处理关系,但迟迟没办妥入学手续。史某一直未按约定退还款项,周某诉至乌鲁木齐市天...
    2024-06-06
  • 当司法资源成为稀缺,“从快处理”成为恩惠,行贿受贿便随之而来
    当司法资源成为稀缺,“从快处理”成为恩惠,行贿受贿便随之而来
    现在打一场官司需要多久?以民事诉讼为例,按照《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司法文件的规定,一审立案审查是七天,申请诉前保全是48小时,诉前调解是一个月,普通程序一审期限是六个月,简易程序是三个月,小额诉讼程序两个月,上诉立案审查是五天,二审期限是三个月......以上这些尽管都是法律规定,可并不代表就是司法现实,司法机关会按此执行和给你落实。详见本号的《一个案子的一生:2021年6月网上立案,至今没...
  • 一个案子的一生:2021年6月就网上立案,执行立案七个月还没立上
    一个案子的一生:2021年6月就网上立案,执行立案七个月还没立上
    网上流传着某位律师在朋友圈发布的“某个案件的一生”,其中繁琐的诉讼流程,肯定会震惊到没有经历过司法诉讼的社会人士和法律人士,包括天天自认秉持着“公平正义”处理“别人的人生”案件的司法人士。这个图仅是流程就足以令人震惊,其没有提到的是,其中的的各个环节的转换和衔接,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如果其中的某个环节,案件当事人或律师不进行推动的话,这个案件自然流动会花费多久,亦或是就此石沉大海,真的成了当事人的...
    2024-05-28
  • 诡异的、细思极恐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加盖了二审法院印章
    诡异的、细思极恐的一审刑事判决书加盖了二审法院印章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2024年5月20日作出的一份一审刑事判决书在网上热传,引来了自媒体、媒体的一番报道和热议。5月24日,该案辩护律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该份判决送达的纸质版公章是正确的,电子版公章有错误。除公章外,判决书文本内容并无区别。PDF格式的一审判决书全文显示,本应盖一审法院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公章的判决书,却盖了上级法院二审法院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公章,引发了...
  • 法院主动公开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媒体质疑不符合立法本意
    法院主动公开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媒体质疑不符合立法本意
    近期,陕西某某县法院发布通告,公开征集“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引发关注。有自媒体采用了多名律师的观点是,法院公开征集违法犯罪线索,不仅于法无据,且会损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接受群众举报犯罪线索,应该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侦查机关的侦查措施,不能成为审判机关的日常工作。例如,5月21日,某县法院官微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中称,法院此举是按照中、省、市、县关于...
  • 武汉路某某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案 成功辩护判三年缓刑三年
    武汉路某某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案 成功辩护判三年缓刑三年
    案情简介:路某某伙同其他其他多名被告人,通过QQ空间发布低价销售苹果手机的虚假广告,诱骗被害人购买,在被害人支付了手机价款后,继续采取索要保价费、安检费等名义,骗取被害人财物,然后将被害人QQ微信拉黑,被告人等共计骗取被害人钱款仅十万元。后被告人路某某等人被武汉市某某区公安抓捕归案,羁押看守所。辩护过程:被告人路某某在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聘请了二名律师作为辩护人,后均陆续解除委托。案件即将...
  • “垂帘听审”评论两重天,一味指责或一味维护的根本不是症结所在
    “垂帘听审”评论两重天,一味指责或一味维护的根本不是症结所在
    今天,5月11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法院庭审休庭后,律师意外发现审案法官庭审中受到本院领导和二审法院法官微信“遥控”一事,正在扩大讨论范围。不仅仅是律师界,法学界、“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等,也纷纷发表了评论文章,一致的质疑海西州中级法院“情况通报”中的观点,认为律师有权拍照保存证据、质疑法院做法,进而认为法院如此审判,不符合“四类案件”监管规定,将会危及刑诉法规定的二审终审制。...
    2024-05-15
  • 论“垂帘听审”的优越性
    论“垂帘听审”的优越性
    近日,法律圈关于“垂帘听政”的新闻很热闹,连各大媒体都在纷纷发表评论,涉事的法院发布的“情况通报”显示,人家认为这是“派员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符合规定”。但仔细观察,持反对意见的几乎都是律师、社会人士,而体制内的人对此事毫不感冒。他们既不关心,也不惊讶,甚至一片的点赞声。妄自揣摩一下,试着分析一下赞成“垂帘听审”审案方式的,究竟是出于何种的考量,以供大家听听两面的声音。1、体现领导智慧。法院领导...
    2024-05-15
  • 究竟是上级法官“遥控”指挥一审,还是“依规指导审判工作”?
    究竟是上级法官“遥控”指挥一审,还是“依规指导审判工作”?
    近日,一则刑事案件开庭审理被法院领导、上级法院法官“遥控”的新闻热传,在场的案件家属、辩护律师通过自媒体发布情况说明之外,“新黄河”、“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都报道了该新闻。根据“北京深一度”的报道,5月11日,一起12人被控寻衅滋事罪的发回重审的刑事案件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审判长宣布休庭后,有辩护律师有诉讼事项追上审判长询问,经过审判长席无意中看到电脑显示器上有微信...
  • 法院领导在线指挥一审法官庭审案件?网友:这是“垂帘审案”吗
    法院领导在线指挥一审法官庭审案件?网友:这是“垂帘审案”吗
    5月11日,青海省某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多人被控寻衅滋事罪的发回重审案件。多个自媒体称,庭审休庭律师退庭途经审判长办公桌时,意外发现在一个由法院樊某某院长等7人组成的聊天群。聊天内容显示,一审法官在庭审案件时,受到本院领导和上级法院法官的直接遥控指挥和技术指导。例如,微信群中,樊院长说“不用跟他商量”,“哈斯庭长”说“打断”、“硬气点,不要随意发言”......被告人家属将上述消息及现场...
    2024-05-13
  • 女子虚构“苦情戏” 男网友殉情身亡
    女子虚构“苦情戏” 男网友殉情身亡
    男子陷入女网友虚构并一人饰演多角的 苦情戏 而不知,自感愧疚服毒殉情身亡。其父母在了解真相后将女网友告上法院诉求赔偿。近日,安徽省无为市人民法院对这起离奇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作出判决,认定被告陈某对王某的死亡负次要责任。 2022年2月,20周岁的王某通过网络交友软件与女子陈某相识,二人通过频繁网聊互生好感,逐步发展成网络恋人关系。陈某昵称为 乖乖女 ,现实中实为离异再婚妇女,其在网...
    2024-05-12
  • 法院直播执行退还彩礼网友为何力赞?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也
    法院直播执行退还彩礼网友为何力赞?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也
    一提到法院执行,很多律师都是拒绝代理的,表现在跟当事人签订的法律服务合同明确表明,委托代理业务仅限于一审、二审、再审阶段,不包括执行阶段。为何?概因律师对于法院执行工作,根本没有把握和参与机会。为何没有把握和参与机会?因为法院执行案件,大多不会征求申请执行人意见,不给申请执行人参与的机会。包括很多律师在内,即便代理执行案件,由于法院门禁制度的严格隔离律师进入法院,以及每个执行人员手里都挤压着大量...
  • 进法院不准带钱包后续:有种解释是,明知道不合规,但是没有办法
    进法院不准带钱包后续:有种解释是,明知道不合规,但是没有办法
    有始有终,前天发文《安检不准带钱包进法院,法警称:这是最高法院的规定》中提到,通过了12368投诉获得了三天内给出答复的承诺,今天下午,有法院人员拨打了笔者的电话,给出了解释。总体而言的意思就是,法院不准带钱包,他们也知道不符合最高法院的规定,但是也是为了完成上级检查和简化安检流程、防止被追责的无奈之举;至于法警的言语不当,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人士,以目前的法院财力安排,也只能如此了,以后他们会加强...
  • 钢筋买卖合同纠纷中,伪造送货单数额巨大,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钢筋买卖合同纠纷中,伪造送货单数额巨大,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钢筋买卖合同纠纷中,伪造送货单数额巨大,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王景林律师 一、案情回顾 原告:馨懿公司 被告:中天公司 原、被告签订购销合同,约定被告因涉案工程项目向原告采购钢筋,数量暂定总量4200吨,暂定总价1800万元。合同有效期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0日。 2018年9月29日,双方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约定钢筋用量暂定增加1400吨,金额750万元。 因被告拖欠钢筋款,原...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