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湖北特大集资诈骗案——缓刑、变更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作者 :歆月 2024-12-17 00:00:06 围观 : 评论

2020年5月,被告人何某某纠纷林某等人成立湖北投资某公司。宣称投资1万元,10个工作日可以得到80%的投资回报,可获得18000元诱骗他人投资。截止2016年6月20日,林某等人共骗取包括1419名被害人投资款2178万元,返还被害人投资本息约1148万元,尚有本金约1540万元未返还。后林某等30余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检察院认为林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构成集资诈骗罪。林某被抓获后立即委托了律师辩护。律师提出林某是从犯、指控诈骗金额有误、只应对参与期间的犯罪承担责任、积极退赃等辩护意见,一审法院采纳律师的主要辩护意见,依法判处林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缓刑二年。
基本案情
被告人林某等人以某公司名义,通过在湖北某酒楼召开现场投资大会和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向被害人宣称每人每天可向某公司投资2千元、5千元、1万元等金额1次,在10个工作日后可以得到80%的投资回报,分别可获得返本付息3600元、9000元、1.8万元诱骗他人投资,并规定成功推荐他人投资的可以获得他人投资额10%作为推荐投资奖励以鼓动投资者向他人宣传吸引更多人到某公司投资。被告人林某等人在收取被害人投资款后将钱款全部用于投资返利,未从事任何其他经营活动。截止2016年6月20日,被告人林某等人共骗取包括1419名被害人投资款2178万元,返还被害人投资本息1148.0925万元,尚有本金约1540.75万元未返还。2016年6月20日晚,公安机关在某酒楼抓获何某某等人,缴获赃款604.75万元等;2017年5月18日在上海抓获林某。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林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追究共刑事责任。
辩护方案
集资诈骗罪需要具备三个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林某是本案的受害者,是被何某某宣传的“高额返利”蛊惑的人之一。
何某某在上海市举行的“***”投资项目会议中就到处宣传自己也是也是做金融投资的,又在酒店中宣传自己将要在湖北开投资公司,只要在这个公司投资,就可以获得高额返利,事后自己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身份“金融金牌讲师”,并且利用该身份在微信平台公开讲授课程,何某某又在附近的酒店声势浩大的举行了公司的筹备会议,使得林某等人都觉得何某某神乎其神,跟着他可以赚大钱。
其次,林某认识何某某也是在“***”现场知道的,林某去上海的目地就是为了去投资,当在现场听到何某某的项目更赚钱,她当然会想要参加何某某的项目,但是林某从始到终都是将自己的钱投进去,然后取得高额返利,所以从主观上讲,林某不可能有非法占用的目的。
林某与章某、李某等人都一样,他们热衷于进行各种投资,因为以前投资“3M”等项目亏本,所以又想投资某公司,可以赚点钱弥补之前的损失。再者,现在的金融投资公司鱼龙混杂,而林某已经50多岁,又是初中文化水平,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她根本没有辨别能力,只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面何某某的宣传,还有朋友的介绍,就跟着一起投资而已。某公司实际上也有做“百草魔力膏”、“面膜”等产品,有营利模式。林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进入何某某的骗局。
本案涉及1419名被害人,而林某与其他被害人唯一不同的就是其来某公司打了几天杂,卖了五天的门票,如果凭这点就认为林某是何某某集资诈骗的共犯,未免失去了法律的公正性。
如果法院认定林某构成犯罪,林某有以下减轻、从轻的情节:
1、林某是从犯。
林某并没有参与预谋。林某没有与何某某正面交谈,也是与朋友王燕、殷亚萍等人交谈得知此事,就参与了理财投资。
某公司是2020年5月23日开业,林某是2020年6月初才来到湖北。林某没有参与公司的筹备及开业。因林某已经50多岁,只是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在某公司只是打杂,被安排去冲茶倒水等工作。其不是公司管理人员,一次都没有参加公司的管理人员会议,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2020年6月17日左右,林某就已经离开公司了,林某参与的时间非常短,所起作用比较小。
林某没有拉人进行投资,没有给其他人造成损失,造成社会危害性较小。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

相关文章

  • 为何砍掉“案-件比”为核心的考核?有检察长不愿上台检讨而辞职
    为何砍掉“案-件比”为核心的考核?有检察长不愿上台检讨而辞职

    10月15日、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检委会(扩大)会议和党组会议上决定,“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迅速获得了法律圈乃至社会上的一致好评。这一改变全国司法机关工作运行模式的举措造成的社会影响,至今还在引发评议中。12月16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发表了一...

    2024-12-17 06:00:14
  • 湖北朱某某寻衅滋事案谅解判缓刑
    湖北朱某某寻衅滋事案谅解判缓刑

    案情简介:朱某某因停车纠纷将物业人员艾某某砍伤。朱某某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后朱某某的父亲委托了肖小勇律师为其辩护。朱某某脾气暴躁,在关押期间仍时有报复心态。为化解其怨恨的心理,肖律师多次开导朱某某。朱某某关押一段时间后,也想通了。经过多轮与被害人进行协商谈判,在庭审当天,肖律师促成了双方和解,化解了双方怨气。法院审理后采纳了肖律师关于本案可适用缓刑等主要辩点,依法判决朱某某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有...

    2024-12-17 00:00:08
  • 湖北特大集资诈骗案——缓刑、变更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湖北特大集资诈骗案——缓刑、变更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20年5月,被告人何某某纠纷林某等人成立湖北投资某公司。宣称投资1万元,10个工作日可以得到80%的投资回报,可获得18000元诱骗他人投资。截止2016年6月20日,林某等人共骗取包括1419名被害人投资款2178万元,返还被害人投资本息约1148万元,尚有本金约1540万元未返还。后林某等30余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检察院认为林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

    2024-12-17 00:00:06
  • 迟来的审判,17岁女孩瞑目!
    迟来的审判,17岁女孩瞑目!

    2004年10月底,深夜,四川省仁寿县突发命案。一个名叫毛小英的17岁女孩,身中38刀惨死宿舍,可在整整16年的时间里,案情却丝毫没有进展。直到2020年7月底,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雷霆出击,在温江区逮捕了一个名叫熊里的可疑男子。令人诧异的是,熊里见到身着制服的民警,表情没有任何慌乱,还坚持将自己的一根烟抽完,然后如释重负地钻进警车,似乎对这一幕早就有所预料:“我等你们很久了,但是这一天来得有点迟...

    2024-12-16 18:18:28
  • 法院设置诉讼离婚等待45天的“冷静期”,为何遭遇评议翻车
    法院设置诉讼离婚等待45天的“冷静期”,为何遭遇评议翻车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和热议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法院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制度,新闻报道的评论区里,绝大多数的网友留言,是质疑该制度的合理性,甚至有律师提出,法院设置这一制度的涉嫌违法。以下是媒体报道的,离婚案件当事人收到的“离婚冷静期通知书”。“通知”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7条离婚冷静期相关规定,除了在首段的“法官寄语”写道,“离婚这样的人生大事,请你们慎重、慎重、再慎重!”,最主要...

    2024-12-16 06:00:26
  • 律师不去维护权益,而去跟法律公司较量营销,只会处境愈发艰难
    律师不去维护权益,而去跟法律公司较量营销,只会处境愈发艰难

    可能是经常浏览法律新闻的缘故,如今不管是打开浏览器,还是打开朋友圈,迎面而来的被推送的很多都是法律咨询类的广告推送。偶尔点开了几个,不禁被这些无孔不入、真人出镜、“某某律师”“某某律律所”冠名、“资质认证”等等的广告内容震惊了。“专注受理全国各类经济纠纷,办理仅需几百元”、“律师为百姓办事,只要你有对方微信号或转账记录等,不需要打官司,必能要回欠款”、“我们是专业团队,可以快速会见,及时办理取保...

    2024-12-15 06:00:14
  • 高院裁判:司法厅禁止风险代理的规定,不能作为合同无效的依据
    高院裁判:司法厅禁止风险代理的规定,不能作为合同无效的依据

    裁判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司法厅关于印发我区基层法律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通知》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中的“法律、行政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2024-12-15 06:00:12
  • 最高法院最新裁判:“借名买房”情形,能否排除法院强制执行
    最高法院最新裁判:“借名买房”情形,能否排除法院强制执行

    裁判要旨当事人之间即便存在借名买房法律关系,也系订立该法律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内部关系,借名人所享有的债权请求权也仅在其与被借名人之间产生效力,既不能直接导致物权变动,也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果。而且,借名人亦应对其借名买房行为导致名义买房人与实际买房人不一致时可能带来的权利风险有一定的认知并应自行承担相应后果。此外,申请执行人申请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付出了时间、机会等成本,存在程序法上的信赖利益。...

    2024-12-14 06:00:18
  • 最高法院裁判:伪造诉讼委托书即便事后获追认,代理依然无效
    最高法院裁判:伪造诉讼委托书即便事后获追认,代理依然无效

    裁判要旨肇州工信局在本案一审、二审中没有委托授权李某进行诉讼,李某使用伪造的肇州工信局公章制作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诉讼代理手续参加本案一审、二审审理。虽然肇州工信局在之后表示对李某等诉讼代理行为以及裁判结果予以认可,但是诉讼代理不同于民事代理,且李某伪造肇州工信局公章已构成犯罪,其行为严重扰乱了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即使肇州工信局事后认可也难以认定李某的虚假代理行为具有合法性,故本院认...

    2024-12-14 06:00:15
  • 海曙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小李盗窃罪提供法律援助案
    海曙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小李盗窃罪提供法律援助案

    【案情简介】小李是一名未成年少女,如今辍学待业在家。案发当日,她一个社会上的朋友小杨约她一起出来玩。趁小杨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上下车之际,小李将小杨放在车子中央扶手箱内的9000元现金盗走。之后小李感到十分害怕便到当地派出所投案。投案后小李便将全部赃款退赔给小杨,并取得谅解。援助律师在会见小李、查阅卷宗后向检察院提交法律意见书,建议对其从轻处罚。最终检察院决定对小李作相对不起诉。【案件点评】本案中,...

    2024-12-14 0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