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学法守法

微信
手机版
豪仕法规

有些律师,已经把不法当成应该,且学会自觉挥刀砍向弱者了

作者 :婷云 2024-11-16 06:03:39 围观 : 评论

昨天,转发的文章《张文君法官,我要求书记员记录证人的关键证言,怎么就被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了?》,如大家所见,留言区真是热闹非凡、除了支持作者的,还冒出来一大批批评作者的。

作者法律不够专业都是自己的问题、写文章是为了炒作影响案件、法官处理的没毛病等等,这些观点,压根没完全看懂文章的主题,就断章取义的拿出文章片段披露的案情,来评价作者的案件处理做法。



要告诉这些批判者的是,漏水原因鉴定,原告提交诉状的时候就写了书面申请交给法官了,原告从来没有想过不用司法鉴定,因为对于常识这种自由裁量,不能强求他人的良知;证人拍摄的漏水情况光盘(花了25元刻的)早在开庭之前就交给法院了,提醒法官允许证人带手机到庭,就是为了质证视频的原始载体......明白了这些,留言区里的那些“法律专业人士”能闭嘴大半了吧?

打官司之前,作者就跟原告讲了,准备一万元的预交鉴定费,如果拿不住来,作者先垫上,主要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家里八十多岁的老人,天天念叨漏水的事儿,觉得住着原告的房子没有看护好,对不起原告,不惜天天到楼上闹;起诉到法院之后,老人自己跑了几趟,结果连个法官面儿也没见到,气的大病一场,差点进了ICU。

再说回文章,文章的主题是列出法官的种种违规违法之处,根本不是想要说明案件的法律问题之争。法官迟到、开庭不准记录原告发言、提示被告律师、不准证人出庭、证人证言记录不全等等八九个“也忍了”,这些内容那些评论者都看不到,反而是专门盯着作者语焉不详的漏水案情上批评,究竟是啥意思?

如果说这些留言的是法院人,也可以理解。毕竟,兔死狐悲物伤同类,案子还没审完,自己的名字就因为审理案件的举动,被当事人冠名上了网络文章,是每个法院人都不愿看到的。于是乎,取其一点的攻击文章作者的观点,或是干脆全盘否定的质疑写作动机,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令人不解的是,攻击作者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不少律师的身影。还煞有介事的看了作者根本不在论述重点的案情,就抛开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部分的篇幅,开始显摆自己的法律专业,抨击作者法律水平不过关,甚至还有出来为法官的做法找合理性依据的。

例如,有律师留言,能五个月立案确实已经够“照顾”了,作者应该知足了。这真的是自己已经把不法当成合法,把当地的司法做法当成应当了,却来指责作者经过努力争取之后的五个月立案。

再如,还有律师留言,按照法院的规定,司法鉴定应该诉前调解搞的,现在立上案之后再搞鉴定,已经耽误了法官的结案时间,作者应该感谢法官的。这真的是把依法办案当成恩赐,把立案之前搞开庭搞证据质证这样的事儿当成合法了。

再如,还有律师留言,诉前调解时的开庭不叫开庭,进行的质证不叫质证,立案之后还需要带着原件再质证一次,原告不带证据原件就是不对。这真的是把叫不叫开庭叫不叫质证,都交给法官说算了,还有半点法律精神吗?



还有律师留言,昨天开庭的一个案子,法官把律师训得跟孙子一样,真的是好久没见了。看了这留言,再看了某些律师的留言,当时的感觉就是,律师还是被法官训的轻了!

要不,为何这么多律师,即便到了网上,还是把法律规定放到了一边,把违法当成了应该,自愿站到了维护法官的一面,面对写了大半篇“也忍了”的文章,横挑鼻子竖挑眼。到了现实司法中,这些律师,当事人还能指望他们为了自己的案子跟法官据法力争、据理力争?

想想也是,昨天文章中的法官,当法官已经很多年了,一年怎么也得审上百个案子吧。如此的,开庭迟到、不准带手机、言语带棒的训来训去、选择性庭审笔录等等的审理风格,难道只是针对作者这一个案子,而不是别的案子也如此?

代理案件的最大群体肯定是律师。为何那么多的律师,面对这样的审理风格,这么多年没见一个提出异议,没见一个律师出来公开反映呢?可不可以说,大部分的律师,跟上述的留言一样,已经把不法当成合法,法官的决定当成了法律的规定。至于法律规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反正案件代理结果如何,律师费都是会到手的。

犹如本号此前文章写过的,法院安检不准携带手机进法院,对当事人的通信联络、法律咨询查阅乃至庭审举证,影响巨大。文章的留言区,也有不少人出来给法院解释,什么庭审规定、信访规定之类的,还有律师不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自己就没有遇到过,要求本号公开哪个法院才能信。

直到昨天转发的文章中写到的,真的有法院不准当事人携带手机进入法庭(这个法庭是基层法庭的法庭,不是开庭的法庭),即便是作为视频原始载体的手机也不行,还有留言质疑有法院不准携带手机吗?

别说文章反映的其他问题,是众多律师习以为常之后的认为理所当然也好,还是知道不对但明哲保身的敢怒不敢言也好,就是文章公开点名反映的法庭不准携带手机这件事儿,相信法院肯定会治理这一现象,这将会惠及多少当事人乃至律师?

如此重大现实法治问题,作者敢于公开点名反映了,就已经超过了多年经年累月到这个法庭打官司的律师!居然留言区几乎没有点赞的,反而是冒出来一大批的律师,批评作者的法律不专业,显摆自己的法律水平。如果真如自己显摆的法律水平高,举出几个自己纠正了几个违法做法、几个枉法裁判出来看看呗?

说白了,指责弱势者、指责维权者的代价和风险才是最小的,自己才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下的律师行业,纷纷都在说陷入了行业寒冬,要我说,还是寒冬不够冷。

就冲这么多律师紧着赶着去维护法官的迟到开庭、选择性笔录等等,就冲着这么多律师去充当“第二公诉人”看,就冲着律师被法官训得跟孙子一样也没见出来发文看,律师行业真正的寒冬还没来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豪仕法律网███████豪仕法律http://www.79110.net▼▲▼▲▼▲▼▲▼●●●●●●●▼▲▼▲▼▲

相关文章

  • 当事人遵从法官是因为对法官公正的信任,这样的遵从是有底线的
    当事人遵从法官是因为对法官公正的信任,这样的遵从是有底线的

    近日,转发的《张文君法官,我要求书记员记录证人的关键证言,怎么就被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了?》一案,彻底得罪了不少法院的网友。甚至有法院的网友跟踪到每篇文章开怼本号,还引发了跟其他网友在留言区的论战,令烟语君看的很无语。法官,是法律王国的国王,无论是在法律生那里,还是到司法实践领域,还是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这样的观点都很有市场,更别提在法官群体内了。正所谓,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很少有人想到,如果...

    2024-11-18 06:03:05
  • 有些律师,已经把不法当成应该,且学会自觉挥刀砍向弱者了
    有些律师,已经把不法当成应该,且学会自觉挥刀砍向弱者了

    昨天,转发的文章《张文君法官,我要求书记员记录证人的关键证言,怎么就被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了?》,如大家所见,留言区真是热闹非凡、除了支持作者的,还冒出来一大批批评作者的。作者法律不够专业都是自己的问题、写文章是为了炒作影响案件、法官处理的没毛病等等,这些观点,压根没完全看懂文章的主题,就断章取义的拿出文章片段披露的案情,来评价作者的案件处理做法。要告诉这些批判者的是,漏水原因鉴定,原告提交诉状...

    2024-11-16 06:03:39
  • 各地法院纷纷推出“个人信用重塑案件”,促进个人信用修复
    各地法院纷纷推出“个人信用重塑案件”,促进个人信用修复

    厦门中院:裁定全省首例个人信用重塑案件进入重整程序近日,厦门中院裁定全省首例个人信用重塑案件进入重整程序。该案也成为厦门中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个人信用重塑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后推动个人信用重塑机制正式运行的首次司法实践。该案债务人长期投资经营的某服务行业公司,曾经是厦门市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连锁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加快企业转型,债务人通过引入投资机构和以个人名义对外借款的方式...

    2024-11-16 06:03:36
  • 最高法院裁判:委托合同是否可以特别约定,排除一方的任意解除权
    最高法院裁判:委托合同是否可以特别约定,排除一方的任意解除权

    裁判要旨《民法典》第933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即委托合同双方享有任意解除权。法律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主要是基于委托合同双方存在人身信赖关系,一旦信赖关系破裂,合同便无存续的必要,应允许当事人行使任意解除权。在商事委托合同的缔结过程中,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之间是否存在人身信赖关系往往并非是委托人选择受托人的主要考量因素,其更多关注受托人的商誉及经营能力。同时,受托人...

    2024-11-16 06:03:34
  • 未出资的股东在诉讼中出资,就公司对外债务不免责
    未出资的股东在诉讼中出资,就公司对外债务不免责

    健身公司不履行民事调解书确认的退款义务,经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债权人许女士将公司股东李先生和陈女士诉至法院,要求两名股东分别在未实缴出资15.5万元、9万元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健身公司的两名股东在各自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不能清偿的私教费,向许女士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一审宣判后,两名股东分别向公司账户转入出资款,并以已实际完成出资为由提起上诉要求改...

    2024-11-16 00:00:06
  • 法官办案,究竟是依法办案,还是依“本官”办案?
    法官办案,究竟是依法办案,还是依“本官”办案?

    今天,“法眼观事”发表了一篇《张文君法官,我要求书记员记录证人的关键证言,怎么就被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了?》的文章,详细记载了一起最普通的楼房泡水案的庭审感受。很不幸的是,作者身为一名前法官,在案件中代理自己的姐姐,被小自己十几岁的现任法官赶出了法庭。按照文章记载的理由,是因为作者要求书记员记录出庭证人的关键性证言,结果被法官认为是,干扰了证人证言,扰乱了法庭秩序。案件开庭时的庭审笔录,是法院依...

    2024-11-15 06:07:41
  • 公司团建滑倒摔骨折算不算工伤?司法裁判标准不一
    公司团建滑倒摔骨折算不算工伤?司法裁判标准不一

    在公司外出团建的篝火晚会上,一员工滑倒摔致手臂骨折,为何无法被认定为工伤?无锡市梁溪区法院日前披露了一起工伤保险认定争议案件。2023年4月,李某所在的公司组织员工外出团建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参观旅游。在团建活动的第二天晚上,李某在围着篝火转圈时,因地面湿滑不小心摔倒,顿感左上臂疼痛不已,手臂无法抬起。经诊断,李某左肱骨大结节骨折。公司就李某所受伤害向辖区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认为,李某...

    2024-11-15 06:07:39
  • 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完结篇)
    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完结篇)

    书接上文《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一)》、《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二)》、《一名基层非典型公务员的独白(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本章重点写写我跟领导的关系是如何闹僵的。跟领导因为职级晋升发生直接冲突我和领导最激烈的冲突是在一次谈话中。领导提出,虽然我任正科级非领导职务时间很长,但由于直辖市任正科级比较容易,所以我这个正科级来到这边后不能再算,在职级晋升中不能考虑。我当时被他这个荒...

    2024-11-14 06:05:15
  • 一审结果经审委会研究决定的,二审发回重审时应指定异地法院审理
    一审结果经审委会研究决定的,二审发回重审时应指定异地法院审理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个由来已久,很少有人关心,但却造成了很多错案长期无法得到纠正的程序性问题——一审经过审委会研究决定的案件结果,二审法院对案件决定发挥重审时,又回到了原来的一审法院审理。让参与过原一审案件的审委会委员参与重审,违反法律规定,难以达到依法监督纠错的目的;不让参与过原一审案件的审委会委员参与重审,影响重审审判工作正常开展。一审经审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二审不宜发回原一审人民法院重审。...

    2024-11-14 06:05:13
  • “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责任承担的司法裁判规则
    “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责任承担的司法裁判规则

    若名义借款人能举证证明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时明知实际借款人,应由实际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如果名义借款人向出借人披露了实际使用人,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仅为借名义借款人的名义,名义借款人并不实际参与借款关系的履行活动,也不享受借款活动的利益的,应认定实际使用人为实际借款人,由实际使用人承担偿还责任。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20)最高法民申5375号法院认为,从两份《借款协议》的真实意思表示及合同目的...

    2024-11-14 06:05:11